close

垃圾不在垃圾桶裡,會在哪裡?

據目前政府宣導之原則,垃圾不應只丟棄於同一個垃圾桶,依照環境保護原則來看,
民眾每日製造的垃圾應需做分類,丟棄於不同的垃圾桶,
才可於清潔隊回收垃圾時便於快速處理,並達到環保的概念。

但前幾天社會上卻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案件,有專家指出,
這一年來的不景氣兇手竟然不是金融海嘯造成的全球性風暴,
而是垃圾桶這個一般民眾接可順利取得的五金雜貨。

專家說明,因垃圾桶代表著景氣的指南針,當垃圾桶放置於辦公人員的座位下時,
它將會釋放一種沒有紀律的催眠訊息,讓業積及作業效率大幅減低,
因此當垃圾桶全部剔除的情況之下,將有助於景氣的復甦,且可以將人員的精神提振。

但是這麼一來,垃圾將無法再放置於垃圾桶內,
當垃圾無法丟置於垃圾桶時,或許我們應該探討的是,
這個製造出來的垃圾,我們該將它如何處理?

科學家在現階段除了實驗出可以經過幾百年之後即可分解的塑膠袋之外,
目前尚未研究出可以將所有物品都可以在五分鐘至十分鐘之內快速分解的技術,
並且也無法將其個人製造的垃圾,
經過某種程序之後變換成手邊可以永續留存的資料或是食物。

目前做過初步的民調之後得到的結果,皆為希望科學家可在這個禮拜之內,
提供給大家如何將垃圾變的不再是垃圾的技術,
或是可將垃圾轉換成美味的食物,以防止垃圾桶在目前不景氣的時代扮演著破壞的角色,
並且也可大幅改善民眾花錢的誘因,
以渡過目前的困境。

屆時如果可以順利研究出此結果,
將有助於台灣的整體形象,也可以作為拯救這一次金融風暴的強心針,
讓我們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ssie 的頭像
    jessie

    時光場所。

    jess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